时间过得很快,田地里的庄稼成熟了,有的村已经开始秋收。
村长每天都要去村口看,两个探索小商队,只回来一个,没回来那个还是她女儿带着。她嘴上不说心里也着急,更别提老伴也忧心,在女婿面前不露声色,回家就拿她撒气!
眼看着要秋收在即,在她想着要不要派卫央和李小山去寻一下时,钱波仿佛听见自家老娘的呼唤,风尘仆仆地回来了。
一行人蓬头垢面,衣衫破烂,像是被人追杀的难民。
村长赶紧叫人把他们安顿好,个个带回家去洗澡吃饭。
收拾完毕后,钱波把众人叫在一起,讲述事情经过。她们去的是离本县距离远的尚邑县,那里民风彪悍,沿途就不怎么太平。去的过程中路过群山,有好几拨试探的。
一行人货物挺多,被人盯上了,回程有人专门等在必经地埋伏,拦路抢钱。幸亏他们人多,车上还有一些武器,才没让匪徒得逞。前后脚的行商就有被劫的,报了官,耽误了好几天。
出来后一行人也不敢张扬,纷纷改头换面,马不停蹄地往回赶。
众人哗然,他们村的特产只在自己县域内打响名声,时不时有外村人过来打听,被村里人齐心搪塞过去。这些表面的试探,与劫匪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虽然商队没受伤,钱也没被抢走,但事件带来的冲击还是挺大的,像一块大石压在众人心头。
他们之前太过顺风顺水,根本忘记世道并没有那么太平。散会后村长情绪始终提不起来,连夫郎的拳头都不怕了。自家女儿在危险关头走了一遭,夫郎也没心情打她了,每日过去关心慰问。
钱波暂时不会出去了,众人受到惊吓,需要缓一缓,而且秋收开始了。小吃摊不摆,作坊也停工了,家家户户都去地里收获。
李家的三亩地在俩人的照料下,收成还不错。李半夏和卫央先去割水稻和高粱,割好后捆起来立在田里,红薯挖出来堆成一趟,日头歇下由卫央挑回家来。再把稻穗高粱穗撸下,秸秆留着烧柴做引子。
双胞胎也带着弟弟在地里捡红薯,小小特别热衷于和大人一起干活,一手一个捡起来放在框里,收到一片夸奖:“小小太棒了,红薯捡的又快又好。”他两条小腿倒腾的更起劲了。
一家人都带着斗笠和手套,李半夏在卫央的物品中看到一双露指手套,也照葫芦画瓢做了几双,能保护双手不被庄稼割伤,还能避免晒伤,缺点就是会捂得慌。小小不喜欢,摘了扔的远远的,不过他小,捡了一会红薯就跑大树下玩草叶子抓蜻蜓,也晒不到。
日头不再毒辣,卫央就开始挑粮食回家。她有力气,担子放的足足的,李半夏伸手提了一下,纹丝不动。想起自己秋收的场景,因为提不动,每次都挑的很少,要走很多遍。
看那坚实的身躯,他上去给她擦擦额头上的汗。
李家的地少,只用了五天就基本收获回家。卫央担着最后两筐红薯走在回家路上,路过晒谷场,有大人在摊粮食,一堆孩子在上面玩耍,小小和双胞胎就在其中。
她叫了一声,小小飞快地跑向他,一把扑上红薯筐:“坐坐!嫂子!”满眼都是要坐进去的渴望。
她把小小抱进去,领着双胞胎回家。村中并不黑暗,各家各户做饭时间都根据收获进展进行,每家都亮着油灯,连院子里都灯火通明。
李半夏早就回家弄别的,高粱和稻谷都晾晒在大房子院中,柴火垛也码的整整齐齐。家里院子都是他弄的菜干,把蔬菜用水焯过,摊开晾,还有一些平时卫央砍柴遇见的野果子,也切开晒干。
卫央带着孩子进门,饭菜已经准备好了。李半夏看了两眼,问大宝:“弟弟呢?”李大宝刚要说话,就听竹筐里“哇嗷呜”一声小奶音,原来是小小躲在筐里要吓唬他。
他装作被吓到的样子捂着胸口,慢悠悠地说:“哎呀,吓死我了。”小小计谋得逞,拍着手哈哈笑起来。几人都跟着笑,小小以为自己特别厉害,更加得意洋洋,仰着小脑瓜在那‘嗷呜’。
李家人收获完毕,歇了一天。
卫央又带着农具去了地里,很多根茬要刨出来,还要施农家肥,最后把地整理平整,一个冬天,静静地消化。自制的农家肥很简陋,就是在厕所后面挖一个大池子,把草木灰和平时的菜叶子,烂草扔进去沤着,发酵好后养地。
卫央包裹严实,只漏两只眼睛,带着防毒面具一样。李半夏要去帮忙,被她赶回去了,臭一个人就行了。根茬早就弄出来,最麻烦的步骤就是施肥,气味把她熏的几乎吐出来,幸好东西不多,弄够一亩地就能回去。
小小早晨看见她出门捂得严实,很新奇,早就在门口张望,远远看见嫂子的身份,蹦蹦跳跳出门欢迎。嫂子伸手要抱他,结果他小手捂着鼻子拼命抵抗:“嫂子,臭臭。”掉头就往回跑。
等卫央洗了澡出来,他还不让靠近,鼻子到处嗅。李半夏看见一乐,告诉他那都是他拉每天的粑粑,所以才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