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脚这一段插曲,令苏曹氏和苏叶一行人面色都有些难看。想来想去,苏曹氏狠狠一甩绢子,命苏枋自行在两刻钟内爬上山;说完便携亲生儿女乘上滑竿,扬长而去。
自然没有考虑这山少说七八百米高,正常上山至少半个时辰;更别说想到苏枋此刻还带着伤。
苏枋叹了口气,带着嫣娘开始慢慢往山上走。
这一路的石阶颇宽,基本可容两三人并排而行,路旁隔开一人的距离便是山林。砖砌香炉里,红烛滴泪、线香袅娜,满山的烟浓重到有些熏人。
“火烧山可怎么办呢……发生踩踏也很麻烦啊……”前农学科研狗·驻村干部·苏枋苦中作乐地胡思乱想。
“今天那两人谁啊。”她随口问嫣娘。
“不知道……但是宋云舟这个名字有些耳熟,让奴婢想想……”
这一想又是三四分钟的沉默。
突然,嫣娘兴奋其阿里:“我想起来了!宋云舟,如果他真的是那位的话。”
“宋云舟是已故文德太子的遗腹子,当今圣上的嫡长孙。当年柔然扰边,连克数城,从云城到大同全线告急。但陶唐刚历水患和旱灾,国力衰弱,无力西顾。为了稳定军心,太子替父出征,不料竟一去不回。先皇后伤心过度,没两年也薨了。”
“宋云舟在三岁头上就封了顺恭亲王;在那以后两年,圣上才又立了如今皇后生的嫡次子为储君,也就是现在的太子。”嫣娘说。
“啊……恕我直言,这位宋云舟公子,可真是一点也不像成器的样子。”
“娘子请慎言。”
“那位救我的人呢?”
“嗯……宋云舟称他为九叔,那应当是当今圣上最小的弟弟、秦王并领镇远侯,本朝唯一的一府两爵,宋繁。”
嫣娘的声音越说越低,苏枋的耳朵都快贴上她的嘴了,才勉强听清内容。
在旁人眼里,这就是感情很好的小娘子与她的婢女有说不尽的话,哪怕走在路上也要交头接耳。
尤其是苏枋虽然脸色不好,身量却已长开、顾盼间有股天生的娇媚婉丽,衣着低调却合适年龄,很能让人心生好感。
宋云舟正是这种旁人的一个。他和宋繁站在一个隐蔽的观亭处,居高临下,山道上的众生相清清楚楚;自己却隐蔽在奇石绿树中,旁有山间白练倾泻而下,连说话声都能掩盖十之八九。
“九叔,我真的知道错了。”
“报家门、送玉佩那不是为了符合我夏京第一纨绔的形象嘛!”
“是是是,我错了。你也知道,之前这种对象一般都是勾栏市井中人,要么就是求我办事的,都恨不得把族谱给我报一遍。今天真的纯属误伤。唉,九叔你应该这么想,经此一役,周围睽睽众目都可作证,我不靠谱的名头肯定坐得愈发实在,你也不用担心二叔整天想把我咔嚓了。”
听他大大咧咧说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话,宋繁脸色一凛,眼神像冰箭一般要直接在宋云舟身上扎出窟窿。
虽然脸上装得不在乎,宋云舟还是忍不住一抖。只是顺恭亲王输人不输阵,宋云舟既不肯收回自己的话,也坚决不低头。
宋繁将目光滑向远处的云海,仿佛想起了什么往事,神情莫测。
许久,他语气冷淡地开口:“出了王府,无论哪里均是人多眼杂,纵然我手眼通天,也不能时时刻刻保你周全。真的不想死,以后就不要再说这种话。”
说完,他一拂袖走人。一半锦衣侍卫随他而去,另一半依旧留在原地。
背转过身的宋云舟却迅速红了眼圈,但满眶的泪水不停在眼中打转,始终没有流下来。
留下侍卫的为首之人是一个膀大腰圆的胖子,见小亲王如此,他叹了一口气,劝解道:“小王爷,这些年你能活下来不容易,就让王爷省点心吧。”
正所谓,人过一百,形形色色。苏枋和嫣娘这副主仆不分、交头接耳的样貌落在宋云舟眼里是可爱,落在其他人的眼里,就有人暗暗鄙夷了。
两人走到山门时,已是大半个时辰以后。苏曹氏负责外事的甄妈妈在石牌坊下等着苏枋,其余人均已没有踪影。在她头上,雕彩描金的牌坊刻着御笔亲书,“苦海慈航”四个字醒目异常。
被人群不断冲撞的甄妈妈明显已经等得很不耐烦。一见到二人,她就拉出一张长脸、语气生硬地对苏枋说道:“枋娘子金贵。老太太和二姨太太马上就要到了,你还是快走几步好一些。”
苏枋不语,径直越过了牌坊。甄妈妈见她竟然无视自己,鼻子差点气歪。“看我怎么跟大娘子说。”她在身后恶狠狠地威胁那对主仆。
“这样不好吧?”嫣娘有些焦虑。
“都已经迟到这么多,忍她有用吗?横竖我对她笑不出来,还不如少说两句,免得更得罪她。”苏枋苦笑。
从山门进去,放生池处已经人山人海。人头后面,巍峨高耸的第一重殿,便是天王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