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回(2 / 2)

我借给鄮县的,你立个字据,我不催你还,如何?”

这下梁山伯总算同意。

粮食送到那天祝英台还有她八哥都一齐来了,两个姑娘一见面,激动地抱在一起。祝英台抹泪道:“我以为我见不到你了。”

“谁让世事难料呢。”杨仪揉把她的脸。

有了粮一切都水到渠成,难民不仅有体力开垦荒废的耕地,还能帮忙一起修建倒塌的房屋。一些逃走的难民也闻讯赶回,连隔壁灾县的人也都跑来一起建设,想用劳动抵粮食续命。

小吏从早到晚忙活,急得梁山伯睡不着觉,簿子堆满案头。

停下笔伸个懒腰,梁山伯好奇问:“静远,你知不知道文才兄后来怎样了?”

“……”杨仪装作听不到,继续对人数。

梁山伯老好人心肠发作,劝她:“其实马文才这些年做的还不错,不像他爹一样草菅人命,你应该见见他。当初你走后不久他就停学做官,我们都认为他是因为你才这么做的。”

杨仪用纸挡脸:“我反而不想见他,哪有吃回头草的道理?再说,我跟他说了气话,也没脸再见他。”

当时她是按一刀两断来说的话,事实上也是一刀两断,她这人又怕尴尬,还是不见的为妙。

梁山伯道:“可是……”

“别可是了,县令大人喂,等这些事了,我就带人去修堤,这图是我画的,也该由我亲自督它修好,除了这件事,别的我都不想干。”

“好吧。”

……

解决民生就已是极大的耗力,杨仪整日在田头丈量土地督导农事,听说她要修河,那些百姓都不信她,说她年轻不经事,更有人说女人参与工事会不吉利。

听闻此事梁山伯特地跟百姓说项:“别看静远是个姑娘,但学识修养都在我之上,大家尽管信她就是。”

梁县令的话比任何人都管事,加上杨仪借粮接济他们,又带他们恢复农耕,做事井井有条,也就半信半疑地听她话。

于是杨仪挑选了几个识字的年轻人,换上短褐,教他们如何看图测绘,带他们到河边勘察,一段时间下来人变得又瘦又黑。

杨仪擦擦汗,身边几个农民说说笑笑,问她年龄几何,可有婚配,是不是钟意他们梁大人。

杨仪听了发笑:“我与梁大人乃故交,听闻他上任特来襄助,梁大人已有婚约,大家切莫再拿我二人取笑。”

人群中一人沉默不言,待到天昏昏,人群散去,他独自来到山上土匪寨中。

第二日,有许多土匪悄悄回乡,拿起锄头做回农民。

听说有来历不明之人,梁山伯不以为意:“他们本被逼做土匪,现在可以回家和亲人们在一起,当然愿意放下武器。”

杨仪摇头:“他们身上都背负人命,除了自己家人,其他人怎么会同意与他们为邻,将来岂不是隐患?”

“可如果他们真心回来,我们却将他们拒之门外,那日后其他想要投降的土匪就不敢信任我们。倘使我们能接纳他们,通过这些人告诉土匪们我们愿意接受他们,到那时土匪都不再做土匪,而成为普通百姓,那土匪之祸不就兵不血刃地解决了?”

看杨仪不同意,梁山伯又问师爷如何看,师爷摇头:“下官以为大人所言极是,但土匪依旧是土匪,应派人监管他们,品行不端者应尽早处置。”

话是如此,可现在衙门上下人手不足,哪来的人来看管他们。

梁山伯两手一拍:“这样好了,明日起大堂全日开门,有告状者来者不拒,有检举者有赏,让百姓互相监督。”

“哪有这么多人手啊?”

“有啊,明天巨伯就来了。静远不知,因为战祸,尼山书院已经停办了,山长一家已经离开书院避难去了。”

“什么?!”

……

见了女装杨仪,荀巨伯脸一阵抽搐,但一想反正祝英台都是个女人了,再来个女扮男装又有什么关系呢?

几人自给自足地搓一顿叙叙旧,荀巨伯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

“听说朝廷要剿匪,已经下了圣旨,可能过几天就有旨意传到这边,要我们从旁协助。”

“不知圣上派来何人?”

荀巨伯挑眉,冲杨仪戏谑道:“当然是马将军啦!他这几年好不威风呢!”

杨仪瞪大眼睛,沉默一会儿对梁山伯道:“山伯,过几日我就招人开工,到时我住在工地上,千万别跟人说我在这里。”

“静远你,”梁山伯摇头,“我还是觉得你们应该说清楚,文才兄对你一片痴心,我们都看在眼里。”

荀巨伯也道:“是啊,你一走他就跟发疯一样非要停学做官,他爹拦都拦不住。”

“那是他的事,我可没要他这么做。”杨仪随口道,“我……我明天就出发。”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