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武侠修真>汉末三国之强汉皇权> 第341章 兖州叛乱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1章 兖州叛乱(1 / 2)

兖州,当年反董联盟的中坚力量,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山阳太守袁遗再加上当时张邈的小弟曹操,兖州六票成为讨董联军票王。

但后来洛阳惊变,刘岱、桥瑁都被河间王请去喝茶了,现在刘岱被惩罚在北方吃土,桥瑁官复原职,再次成为太守,但这辈子算是到头了,不过能活下来已是不幸中的万幸。

袁遗死得最早,洛阳之战直接被刘寒的人劈成半,三年都过去了,坟头草都老高了,不过大概率连个坟都没,随着被杀的人一起草草烧了,然后被埋,化作大自然的一部分。

兖州陷入群龙无首、群雄割据的阶段,无奈,鲍信拉入了曹操当兖州的话事人,紧接着鲍信、张邈在与黄巾作战中也战死了。

兖州就还剩下两个革命大佬:曹操、张邈的弟弟张超。

鲍信等人当年迎曹操入兖州,张超并没有同意曹操入主兖州。由于后来因为黄巾军势大,以及鲍信力主,袁绍在背后支持的情况下,曹操入主兖州并没有被张超等人公开反对。这是第一个潜在不安因素。

第二个潜在不安因素就是应劭。应劭约151年约203年,字仲远,汝南郡南顿县人。东汉时期学者、法学家。东汉司隶校尉应奉之子。应劭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勤学,博览多闻。汉灵帝初年,举孝廉出身,起家车骑将军何苗掾,后任萧县令、营陵县令。中平六年189年,官拜泰山太守。初平二年191年,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军,使得郡内平安。

应劭被曹操派去接父亲曹嵩,结果人没接到,死在半路上了,曹操一怒屠戮徐州,谁知道事后这位会不会再把屠刀架在他脖子上?

因为害怕曹操报复,应劭反了。

毕竟曹操有前科,杀了兖州名士边让,这也是第三个潜在因素,边让被杀引起兖州当地士族豪强的不满。边让,字文礼,陈留郡浚仪县人。东汉末年名士、辞赋家、大儒。年少辩博,善于属文,和陶丘洪、孔融齐名,得到大将军何进的征辟,担任令史。善于占射,与孔融、王朗同为名流,受到议郎蔡邕的推崇,出任九江太守,适逢天下大乱,去官还家,恃才傲物,不屈于兖州牧曹操,为曹操所杀。

初平二年191年,曹操进入兖州,平定兖州黄巾军,自领兖州刺史。而边让仗着自己的才气,不把曹操放在眼里,多次轻视和贬低曹操。有边让同乡人向曹操诬陷边让,曹操则让郡中官员将边让就地诛杀。

这件事是导火索,曹操杀边让,让兖州士族豪强感到恐慌。

清洗司隶地区士族豪强,一个理由就够从贼。

青州兵的收编政策严重的损害了当地豪族的利益。

≈t;divcassntentadv≈gt;在他们看来:你曹某一声招呼都不打就把这些无主之地分给这些贱民,你把我们这些迎你入兖州的元勋放在眼里了吗?

肯定没有!

没错,就是恐慌。

乱世根本不需要这东西,我说你从贼,那你就是从贼。杀一人为罪,屠万人为雄,刘寒有着杀四十万异族的赫赫战绩,士族豪强本就心虚,见了他心里能不犯怵?

曹操内心当然知道这么做的好处,但他不能像刘寒这般明目张胆,因为他还没强大到不需要听士族豪强的话,所以杀边让何尝不是一次试探呢?

但那堆荒着的地虽然现在无主,却是兖州剩下的这群名士豪族将来要分割的红利!

若这件事在刘寒这边,根本不算个事,刘阎王在司隶杀的士族豪强不仅比兖州的大了去了,杀的人更是多了去了,也没见有人敢造反。别说分土地给这些黄巾贱民了,就是多杀几个边让这样的,士族豪强敢说个不字吗?要是敢,连带着一块做掉。

没看见边让说杀就杀了?!

证据?

第三步:针对剩下的最后两个郡,泰山郡和陈留郡,但边让被杀,加上曹嵩又被杀,应劭会怎么想?张超会怎么想?

反正,曹操这回玩砸了。

曹操最初自领兖州牧的时候,兖州八郡国中,只有东郡和济北国站在曹操一边。其余六郡国都保有相当的独立性,曹操正通过“三步走”战略来掌握兖州。

一屋子人,你想开个窗,大家都不同意,但你要是想把房顶掀了,别人也就同意你开窗了,这就叫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人善被人欺,只有比这些士族豪强手段更狠辣,他们才愿意乖乖听话。

很有可能!

第一步:渗透东平国和任城国。曹操先派胡昭到东平国做县令,并重用了任城国的大豪强吕虔。

第二步:削弱山阳郡和济阴郡。曹操派兵守在山阳郡的要冲湖陆县,又把治所搬到济阴郡的鄄城,还重用济阴郡乘氏县的大豪强李典家,最终结果也很令曹操满意,就是彻底掌控二郡。

可要供养百万规模的青州人,如何为之?

自然是被黄巾祸害后留下的无主之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