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和张之洞立马看出来,奕劻就是个和稀泥的,没什么成见,虽不会公开表态支持废除科举,但也不会阻碍。 所以一众朝中大员,反对废除科举的只剩下了军机大臣王文韶。 慈禧看向一旁眯着眼睛的奕劻:“奕劻,你怎么看?” 奕劻这个老滑头立刻回道:“全凭太后英明决断。” “啧!奕劻啊,你多少帮哀家拿个主意。”慈禧道。 奕劻只得说:“兹事体大,奴才觉得我们应该先开个会再商讨一下。” 他可没有魄力做这么大的决定。 慈禧正好现在不想表态,于是对奕劻说:“好吧,伱就去同朝臣研讨一下。都退下吧,哀家要与德龄学习一下一些英语,今晚还得同公使夫人们开个茶话会。” 慈禧出席这种场合,一般都是带着裕德龄为翻译,毕竟裕德龄会的语言还是比较多的。 奕劻等人退出后,来到外面军机处的值班室,奕劻坐下后,其他人接着依次坐下。 “说说吧,都怎么看?”奕劻问道。 军机大臣王文韶已经憋了一肚子话:“在下坚决不同意废除科考,老夫一日在朝,必以死争之!” 这种发言很让奕劻头大,在他看来一点都不圆滑。 袁世凯说:“王大人,您也看到了,如果科举不废,士子肯定不会甘心去新学堂。只有断了这条后路,才有发展新学堂的真正可能。” 王文韶道:“说得轻巧,如今全天下已经有数十万学子为了科举费心费力寒窗多年,难道要让他们无处可去?” 王文韶的担忧不无道理,但实际上是必经的痛楚。 袁世凯说:“所以我今日才上书,应当立即废除科举,而不是逐渐递减科举录取名额。快刀斩乱麻,早晚都有这一天,长痛不如短痛。” 王文韶说:“武断,太武断!” 袁世凯见说不动他,于是对奕劻说:“王爷,不然您再给各路督抚、将军发函,问问他们的意见,咱们少数服从多数还不成?” 奕劻竟然答应了这个非常“民主”的决定:“好主意,我今天就命人依次询问。” 他心里想的是正好可以把事情往后再拖一拖。 不用再讨论这个棘手的问题,奕劻很高兴,聊起了其他事:“听说最近京城里有日本人对帝师李谕要痛下杀手,这件事怎么处理的?” 袁世凯说:“好像是一个大清邮局的邮差捏造了信件,诬陷于他。” 奕劻点点头:“还好不是日本人指使,不然真是难办。袁大人,你曾总督朝鲜多年,与日本军方有不少接触,他们会不会真的派军队与俄国决战?” 袁世凯在朝鲜还是有不少耳目的,回道:“王爷,现在日本已经在朝鲜登陆,目标直指旅顺。” “哎呀!”奕劻颇为吃惊,“要是真在咱们的地儿上打起来,可不好办。” 袁世凯问道:“王爷认为应该如何处理?” “这我可说不准,要问太后的意见。”奕劻连忙说。 袁世凯淡淡笑了笑,说:“在下知道了。” —— 李谕正在家中书房伏案工作,吕碧城在外面敲了敲门。 李谕说:“进来就是。” 吕碧城轻步挪进来,说:“严师让我告诉你,请你去一趟大学堂。” “大学堂?有什么事?”李谕问道。 吕碧城说:“好像是几名日本教员不在,他们无法解答学生们的一些数理问题,让你临时救个场。” 严复的面子肯定要给的,李谕答应道:“走,现在就出发。” 赵谦作为司机,开着车带两人来到了北城的京师大学堂。 来到教室后,严复立刻招呼他:“你终于来了!我们研究了半天,一点头绪都没有。” 李谕走过去一看,差点晕倒,原来就是一些三角学的题目,最多就是较为基本的初中奥数题难度。 问问题的是师范馆学生,但不管怎么说,总体上比之前有了一些进步,不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小学数学应用题。 李谕拿起粉笔,很快就在黑板上给他们演算完成。 学生们大都是刚接触字母符号,一时之间没有搞明白。于是李谕又放慢速度,给他们再次演算了两遍,才有部分人理解。 此时,窗外突然有一人赞叹道:“原来这就是西学中最精妙的数学,奇哉妙哉!” 李谕看向外面,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青年人,于是问道:“你也是大学堂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