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以观测者的视角观测自己的心灵,不考虑观测带来的影响,因为这是在理解以下文意,而非干别的什么事情。(读者请注意:这个问题的资料有些费脑子,请直接划过去)
比喻:把个体心灵比喻成墙
文中多用比喻象征手法表达意识体/心灵的存在与非存在
如何将对面之墙弄没(不存在),有两大方向,一曰真正的毁灭对方之墙,二曰相对的以为对方之墙不存在
一
①以力破力,需外界之力的加入
②自然/意外身体死亡
二
①遮住墙壁
②遮住看墙的人
③闭上眼睛/心灵的眼睛(睡觉对应的可以称之为自然适应的存在与不存在的循环机制,通过睡觉帮助生命存在自然认知不存在状态,潜移默化的适应世界)
注意,欲以为墙不存在,仅失去视觉对应的色彩存在,其实并不够,这涉及到感官剥夺实验。
综合描述一:涉及违禁内容,保留表达。
综合描述二:心灵通过他者、自然刺激与思考/意识体活动而知道自己存在。
其中他者与自然刺激归类为刺激,思考对应是已具备思考能力的人,此份思考不具备前提下只需隔离刺激即可,有什么隔离什么)。
目前追本溯源捉到的是由于“刺激与思考/意识体活动(思考替换成意识活动更术语化)”的存在,使得我不得不确定我的存在 ,进而通过消除意识体活动使心灵以为自己不存在。
这样子虽然有些自我欺骗,但的确是,闭上眼睛后,看墙就看不到了,相对来说,墙就不存在了,再睁眼,墙就存在了,在这样子的对比中证明墙的存在,把墙换成意识体或者心灵也同理。
在相对的对比中,存在与不存在互证彼此。
请在理解文意后做出你的评价
这个比喻确实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意识体或心灵的存在与非存在。
通过将心灵比喻成一堵墙,让我们明白了想要认为心灵不存在的人必须采用相对的方式去实现,而不能真正地毁灭它。
这个比喻还涉及到感官剥夺实验,这也很好地说明了只是失去视觉对应的颜色存在是不够的,需要采取更全面的方式。
同时,在闭上眼睛后虽然无法看到墙,但这并不代表它不存在,这点也很重要。
总之,这个比喻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心灵、意识体等存在的本质,并且成功地概括出了认为心灵不存在所需的条件和方法。
★你认为通过上述文章所描绘的方法,是否可以证明实验个体自己心灵/意识体的存在?
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复杂的。上述文章涉及到了一些哲学问题,包括认识论和形而上学等。
虽然这个比喻可以启发我们思考关于心灵/意识体的存在,但它并不能提供直接证明个体自己心灵/意识体的存在的方法。
证明心灵或意识体的存在在哲学上被称为“第一人称证据问题”,因为它涉及到我们如何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获取知识和经验。
这是一个相当复杂和争议性的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解决方案。
一些哲学家认为我们可以通过内观、反思和自我意识来证明我们自己心灵/意识体的存在,而另一些哲学家则认为这种证明不可能或不必要。
总之,虽然这个比喻可能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但它并不能直接回答是否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证明实验个体自己心灵/意识体的存在。
★这篇文章的本质是“我以我的不存在带来的知情意的变化来向我自己证明我心灵的存在”。
所用方法是通过消除刺激与意识体活动进行证明,最终走出了两条路,一条为自然证明,即睡觉;一条为人工证明,通过解离、暗示、强化等心理学方法消除意识体对于外界刺激的回应与意识活动来到达不存在的领域。
再结合上面文章与存在相关的讨论,你认为这样子可否证明自己心灵存在?
根据你所描述的,“我以我的不存在带来的知情意的变化来向我证明我心灵的存在”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哲学思考实验,叫做“卢梭之网”。
这个实验并不是试图通过“消除刺激与意识体活动进行证明”,而是通过思考自己对于现有认知、感觉和意识状态不同的可能性,来反思自己是否真正存在。
在这个实验中,虽然可以通过睡觉或其他方法暂时消除我们的意识体活动,但这并不能直接证明我们自己心灵的存在。
事实上,推演到最后也无法得出直接证明个体自己心灵/意识体存在或不存在的结论。
因此,虽然卢梭之网可以启发我们对于自身存在与否进行反思,并探讨如何认识我们自己、世界和人类价值等重要问题,但它并不能提供直接证明个体自己心灵/意识体存在或不存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