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带兵的巡抚,朕也不自作主张了,直接问你们谁人合适,给挑个人出来,朕就让他配合朱凤用兵。
刘健急忙道:“陛下,如此仓促用兵,靡费颇巨,且不易有所进取。”
朱祐樘语气冰冷道:“天火药、新炮,朕已让各处都在铸造,如果这两年都还没进展,等鞑靼人将这些技术偷学了去,再与他们争锋,会不会迟了些?你们总说,朕太过于偏信秉宽,这次秉宽南下南京,北方狄夷马上挑起边衅,分明是不将秉宽之外的督抚和将领放在眼里,是可忍孰不可忍?”
几人都心呼一声。
我去!
还能这么理解的?
张秉宽人在京城,鞑靼人就不敢来犯了?那去年巴图蒙克还不照样往宁夏打?
现在好像鞑靼人也看出来了,大明九边的防备弱项在宁夏,也就是在西边,所以巴图蒙克也是瞅准目标一个劲打过去,每次在宁夏所取得的战果都不错。
朱祐樘道:“难道诸位卿家,就没有什么人选能推荐给朕?非要每次朕都问询于秉宽吗?”
皇帝心很急切,甚至带有一种不容置疑的急迫。
马文升道:“臣仍旧举荐前户部侍郎刘大夏。”
对马文升来说,他认为最会用兵的人,是刘大夏,只有刘大夏调宁夏,才有机会去跟巴图蒙克正面交锋。
朱祐樘摇头道:“刘卿家不是已决定起复总督两广军务?如此调他北上,实在也不必要,朕也想在朝中找到可以锐意进取的文臣,最重要的……是要有担当,不至于每次鞑靼进犯之时,都高调固守而不能与之正面抗衡。”
皇帝不喜欢刘大夏。
因为刘大夏代表的是保守派老臣,讲的都是那种稳扎稳打的防守策略,不能令他眼前一亮。
“朕本有调新建伯或是偏关巡抚王琼之意,但他二人现在仍旧背负重任,如果轻易调他二人前去宁夏,先不论偏关和辽东的战局,单就对宁夏等处军务的内部影响,便不是朕所愿意看到的。朕更希望找到的是德才兼备的后起臣子,而不是用一些已有战场声望的老臣。朕也不想让秦老尚书,认为朕是认为他做得还不够。”
朱祐樘话说得很委婉。
其实意思就是,朕之所以不用王琼和王守仁,是因为在你们传统文官看来,三边是传统势力的地盘。
宣大一线和辽东都已被张周势力的人给占了,如果朕让张周势力的人去三边……光是内部势力的纠纷,可能就让这场仗打不下去。
秦纮看起来跟张周没什么矛盾,但始终秦纮也是你们传统派系出身的,他也属于那种老成持重的老臣,如果派王琼和王守仁去,他或还认为朕瞧不起他,只有派个“名不见经传”的人,最好还是你们传统派系文臣所举荐出来的,才符合各方的期望。
“陛下,如若要找到有领兵进取之心的善伐谋之臣……也不是不可,但……需要推举和遴选。”
这次由谢迁出面敷衍。
陛下您跟我们要人,我们就要马上给你推荐一个出来,这不是大难题吗?
怎么也要让我们回去商量商量吧?
朱祐樘道:“宁夏局势瞬息万变,待鞑靼小王子破关寇边之后扬长而去,一切将于事无补,诸位卿家,你们不会到这时,连人选都不是现成的,还要回去再想吧?”
皇帝不满了。
你们这些传统文官,总在攻击秉宽。
现在朕也体谅你们,没用秉宽的人去主持三边军务,最多是把朱凤调过去,但朱凤始终是武勋,他用兵也是要听命于文臣的,现在你们连个领兵巡抚都挑不出来,这不是在打朕的脸,是在打你们的脸。
马文升道:“户部左侍郎许进,可胜此任。”
不是你们内阁也不确定举荐谁吗?那就由我这个兵部尚书来了。
刘大夏不适合,那就派个“德高望重”的过去,直接派尚书不行,派个侍郎总可以吧?许进到底是户部左侍郎,一边调动钱粮,一边配合进兵,这很合适。
朱祐樘道:“不妥。都说了,是以后进之臣来领兵,你们为何就没听明白朕的意思?”
刘健此时也很焦躁。
又要找后起之秀,还要找懂西北局势的,还要是不让秦纮觉得反感的……最重要的是当下就要把人给举荐出来……这难题出得也太大。
就在刘健心焦要选谁时,一旁的李东阳道:“臣认为,南京太常寺卿杨一清,可胜此任。”
“哦?”
朱祐樘本还有些急切和气恼。
听到举荐之后,他微微皱眉,并未置可否。
李东阳道:“杨一清在陕西多年,熟悉陕西、甘肃、宁夏等处军务,且其有用兵之谋。”
朱祐樘看着一旁的刘健道:“刘阁老你认为呢?”
刘健道:“臣也认为尚可。”
“嗯。”朱祐樘点点头,似也在思索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