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州,千仞山,大魏迁都定州城后,便不断加强对下属各州的控制,以期尽快恢复。
作为大魏铜铁最重要的来源,卫州自然是重中之重。
大量流民被征募进入千仞山中填补之前因为师俊彦叛军造成的大量劳作的囚犯和工匠逃散所带来的劳力缺口。
但是就算卫州州府私下征募,也还是有数座铜铁矿因为人手不足而陷入了停滞。
而最让卫州州府头疼的,还是盘踞在千仞山上的一股人数多达千人的溃兵组成的盗匪。
这伙盗匪频繁攻击铜矿铁矿,不止凶悍,且作战进退有据,又有千仞山这处横亘卫州的大山作为依仗。卫州守备府的都尉多次进剿,都大败而归,为此卫州只得派出塘马向定州请援,言称派出六千人足以剿灭千仞山中盗匪。
等到定州魏军遣一名赵姓都尉率领六千人来到千仞山后,看着这茫茫大山,顿时大骂卫州刺史谎报军情,耽误国事。
赵都尉在千仞山一处山脚下扎营后,随即多次派遣斥候进山探查,发现山路狭窄陡峭,且四通八达。
只得在军帐中召集一众校尉商议。
“都来说说,怎么进剿。”
“都尉,卑下连日派了六十多名熟悉山林的士卒进山,结果路没有探查清楚不说,还有三人至今都没见到踪影。依卑下看,别说六千人,就是再来两个六千人,也不见得能把这千仞山罩住。”
赵都尉看着麾下一名校尉苦着脸抱怨,叹了口气说道:“这卫州刺史是陈太尉的门生故吏,直达天听,我向定州发去塘报,要求增兵,结果被驳回,只能靠我们自己了。”
那校尉说道:“可否稍稍拖延一下,在这里长驻一段时日。”
“限期剿灭的军令已至,断无拖延的可能。”
“那难不成让弟兄们陷在这山里吗?”
“只能用笨办法了,合兵进山,只打一路,。若是没有遇到贼寇,那便换一条路。只要摸到了那帮贼寇的老巢,抄了寨子也算是缴令了。”
次日清晨,六千魏军便早早起来用饭,然后就在赵都尉的带领下开始向还蒙着一层薄雾的山中进发。
千仞山虽然山路狭窄,无法展开兵力,但是魏军中在也有在山林间如履平地的士卒,赵都尉便把他们都散出去布置在了两翼,用来护卫本队。
等到六千魏军行至山路一半时,第一条岔路口便出现在他们面前。
赵都尉看着面前通向三个方向的岔路,犹豫了一下便选了最右边。
都尉门旗向右转向后,山林间突然传来几声鸟叫,那鸟叫声清脆异常,且传出去后还会有其他鸟类附和,渐渐越传越远。
一众魏军并没有在意这些叫声,只当是林中飞禽多些,互相比较,依旧向最右边的路继续前进。
等到前队完全通过岔路口,后队只剩一个团还未通过时,原本宁静的山林间突然传来密密麻麻的弓弦崩响声。
从四面八方飞来的箭矢弩矢顷刻间就覆盖了狭窄的岔路口,魏军队尾的士卒被这突如其来的伏击打蒙,当即就有数十人中箭倒在地上。
随即,便有一群身穿甲胄的人从林中暴起,手中尽是团牌横刀,结成五十人或是十人的小阵沉默着向已经混乱的后队高速冲来。
他们配合紧密,很快就贴近了大多手持长兵的魏军。
山林间道路本就狭窄,魏军士卒又因队形紧密,在遭受弓弩袭击时因混乱拥挤在了一起,长兵完全失去了发挥的余地。
处在队中央的校尉挥刀砍断一支插在自己肩膀上的弩矢后对身旁的士卒说道:“向前队通报,后队遇袭。”
随即,急促的铜钲声响起,迅速传遍了整片山林。
正在前方的赵都尉听到后方隐隐传来的喊杀声时,就急令全军调头。等到铜钲声响起的时候,赵都尉已经离殿后的那个团不过百步的距离。
正在魏军队列中杀戮的那些伏击者见魏军已经回转,也不恋战,响起一阵号角声后,便迅速扛着伤者与战死者,撤离了这片躺满了魏军尸体的岔路口。
赵都尉赶来后,看着浑身浴血的后队校尉和他身旁只不过剩下百余人的魏军,不由地愣住了。
在他的印象中,一般的盗匪是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对他们造成这么多杀伤的。
那校尉拄着横刀,坐在地上喘着粗气对赵都尉说道:“他们有强弩,身上....的甲胄也颇为精良,方才...方才交战时,行进间与撤退时更像军中锐卒,而不是盗匪。”
赵都尉听到校尉的话又是一惊,他连忙看向四周,才发现这片不大的战场上竟然没有一具敌人的尸体,而且许多战死魏军的尸体上分明插着的是强弩的弩矢。
他蹲下扶着那校尉问道:“他们还有甲胄?”
那校尉疲惫的点点头,说道:“披甲率高于我军,最先冲上来的身上是清一色的铁扎甲,手中团牌横刀也绝非粗制滥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