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东郊五十里,静思庵。
从外表看上去,这座尼姑庵和普通的尼姑庵没有什么区别,位于山水之间的一片寂静之地,晨钟暮鼓,与世无争,一片古朴的风貌。
和皇家有了扯不清楚的关系,大概是源自上一朝武宗时代,据说武宗最心爱的某位妃子得了一种可怕的传染病,有大臣向武宗进言,妃子这病来的蹊跷,怕是上天降罪于后宫,一时间后宫眷属人心惶惶。
武宗性软,爱妃心切却又怕给后宫带来灾祸,左右为难不知如何是好时,一名太监出了主意,他说可以找一座尼姑庵,备足了吃穿用度和妃子医病需要的药材,让妃子出宫在庵里居住。这样既可以避免后宫遭劫,又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妃子得到救助,只是妃子能不能活过来就只能看她的造化了。
万般无奈,武宗只得同意这么做。
武宗皇帝无奈之下,只得同意了这个建议。经过一番寻找,他们最终选定了京师东郊五十里外的静思庵。皇家去了人,带了足足六大马车的吃穿用度和三十万两白银,只求静思庵能够收留妃子。静思庵的宣和师太是位得道之人,她见妃子第一眼就猜到了妃子的病非同一般,可佛家怎能见死不救,众生平等,就算送来的是个乞丐,师太也不会将她拒之门外。
妃子就这样在静思庵住下了,只是宣和师太低估了妃子的病。
这病来的太过凶险。一年多的时间,庵里一百多尼姑先后染上了同样的病症,浑身溃烂而死,还俗离开的有六十多人。好好的一座弘扬佛法、潜心静修的庵庙,断了香火,成为了人人避之的“污秽之地”。
宫里起初还定时派人来打探妃子的情况,后来病死的人实在太多,没有人再敢靠近庵庙,索性就不再来人,就连武宗都死了心不再过问。
救苦救难的宣和师太,领着自己的七名嫡传弟子,照顾着奄奄一息的妃子和其他染病的同门姐妹,一边苦熬苦撑,一边靠着古方熬着草药。
佛祖庇佑,拿着众徒的性命为赌注,治病的良药终究是被熬制了出来。妃子得救了,庵里所剩不多的尼姑也得救了,代价是宣和师太病入膏肓,回天无力。
消息传到了宫里,武宗喜出望外。他亲自前往静思庵,想要接回妃子。可是迎接她的只有一名叫做静尘的女尼。她说她已万念皆空,若还有念,只有深重的罪念。自此,妃子遁入空门,武宗也只能抱憾终身。
武宗回宫后,静思庵成为了皇家供养的庵院,世代享受皇家香火,只是这背后的故事太过凄惨,有损皇家威严,只有继位的世宗和少数几个内阁阁老知晓。
如今到了世宗朝,这小小的静思庵居然又派上了用场。脱下斗笠,马上的康廉显得有些疲惫,本来不算复杂的差事,因为几个兵马司的喽啰,最后搭上了十几条人命,这不是他本意。无奈事关重大,只能速战速决,至于那块都察院的腰牌,也是康廉为以防万一而提前备好的,没想到还真派上了用场,也算是把水给搅浑了。
那晚,五个人护送着马车到了静思庵已是卯时。
天空渐起鱼肚白,一路上轿子里的女人吵闹过两次,叫唤着要停下马车,康廉哪由得她多说,一掌将她劈晕了过去。对付麻烦的女人和对付敌人一样,直接干脆才能简单省事。
静思庵显然是提前得到了夜里要来人的消息,马车到了山门前,一个女尼上前带路,经由山门前的一片树林绕到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小门。门口,庵里的住持静尘师太带着三五个女尼早已等候了多时,马车停稳,师太也不多言,先是上下打量了一番马上的几个人后,抬手把马车的帘子掀了起来。
“快救人!”
师太的话让康廉摸不着头脑,他翻身下马凑近马车的前面,凑上前一看,车里的女人脸色暗沉的厉害,满头全是虚汗,待他康廉把手凑近她的鼻孔,已经是气若游丝了。
康廉习武多年,下手的分寸还是有的,可是......
师太不由得康廉再多说话,招呼众人把车里的女人抬进了庵内的客房。康廉也想跟着进去,却被门口的女尼拦了下来。
“庵院重地,请施主自重。”领头的女尼语气坚定,毫无商量的余地。
这若放在平时,谁敢拦锦衣卫的路,可眼下康廉想了想这座尼姑庵未可知的背景,只得乖乖率领手下退了回来。
静思庵门一直紧闭到傍晚时分,庵内才派出一个女尼传话,说送进去的女人已经脱离了危险。康廉方才放下心来,随即布置下一步的行动计划,自不必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