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二章 但去莫复问,纷乱无尽时上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二章 但去莫复问,纷乱无尽时上(3 / 5)

家,不肯远离故土、东进洛邑。故董卓需要返回关中,壮大羽翼。

灵帝临崩,董卓拜表,明确提及“羌胡不愿随卓东进”。

6年,征卓为少府,不肯就,上书言:“所将湟中义从及秦胡兵皆牵挽臣车,使不得行。”--《后汉书卷7十2董卓传》

其2是并州西河郡白波贼兴起,入河东,断卓后路。卓遣牛辅讨之而不能平,担心归途断绝,遂火速西迁。

注:河东郡,3河之1,在洛阳以西,长安以东。

灵帝末,黄巾余党郭太等复起西河白波谷,转寇太原,遂破河东,百姓流转3辅,号为“白波贼”,众十余万。

卓遣中郎将牛辅击之,不能却。又闻东方兵起,惧。--《后汉书卷7十2董卓传》

关东联军是董卓上洛翌年、即东汉初平元年(190)年初兴起,而卓西迁就在同年2月。因时间联系紧密,故常被人混淆,误以为联军声势浩大,董卓需要避其锋芒。

时间的前后相继,导致“西迁根源”很是迷惑。但想寻求真相也不难,只要看凉州军与关东军的交战记录,便1目了然。

关东军屡败于卓,根本无力对抗凉州锐士。

其1、关东武备不修,甲士不振。便如京都洛邑的羽林、虎贲,也不过是从“市井混混”和“乡野村夫”中擢拔的兵痞,不堪1用。

旧时虎贲、羽林、5营兵,及卫士并合,虽且万人,或商贾惰游子弟,或农野谨钝之人。

虽有乘制之处,不讲戎阵,既不简练,又希更寇,虽名实不副,难以备急。--《魏名臣奏》引自《魏书十3王朗传》

其2、河内太守王匡遣泰山兵屯于河阳津,兵胁洛邑。卓绕其后逆击,匡军奔走流离,死伤殆尽。

河内太守王匡,遣泰山兵屯河阳津,将以图卓。

卓遣疑兵若将於平阴渡者,潜遣锐众从小平北渡,绕击其后,大破之津北,死者略尽。--《魏书6董卓传》

其3、孙坚伐卓,败多胜少。溃败至“弃其冠冕“以求生。

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

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卓骑争逐茂,故坚从间道得免。--《吴书1孙破虏传》

而孙坚艰难取得的胜利,靠的竟是“董卓军队内讧”。并州系吕布与“凉州大人”胡轸相互拆台,违戾不和。

布与轸不相能,军中自惊恐,士卒散乱。--《后汉书卷7十2董卓传》

初坚讨董卓,到梁县之阳人。卓亦遣兵步骑5千迎之,陈郡太守胡轸为大督护,吕布为骑督,其余步骑将校都督者甚众。

轸性急,预宣言曰:“今此行也,要当斩1青绶,乃整齐耳。”诸将闻而恶之。--《英雄记》

注:青绶指代“银印青绶”,比2千石所佩。彼时吕布为骑都尉,即“青绶”,可知胡轸欲杀布立威。

其4、联军先遣队曹操领兵追击董卓,遭卓将徐荣邀击,战于荥阳。

曹军覆没,卫兹战死,5千甲士星散,连曹操自己的坐骑也被射死。倚赖曹洪让马、才侥幸生还。

太祖起义兵讨董卓,至荥阳,为卓将徐荣所败。太祖失马,贼追甚急,洪下,以马授太祖。--《魏书9曹洪传》

太祖为流矢所中,所乘马被创,从弟洪以马与太祖,得夜遁去。--《魏书1武帝纪》

关东联军战绩之颓靡,1目了然。

这武德…啧啧啧!

很难相信,凭关东联军如此不堪的军事素养,可以逼得董卓遁走。凉州军团西迁、仅仅是为返回关中,回到“羌人、河湟义从、秦胡、匈奴屠各”的家乡。

董卓在关中的统治还算稳固。3年之后,即初平3年(192)因并州系与凉州系冲突加剧,才遭王允、吕布所杀。

关中情况的败坏,也恰自卓死而始。正是李傕、郭汜等人横行无道,酿成兴平年间(194-195)的大饥荒,凉州霸府才就此瓦解。

时3辅民尚数十万户,傕等放兵劫略,攻剽城邑,人民饥困,2年间相啖食略尽。--《魏书6董卓传》

董卓统治关中时期(190-192),关东联军从未有过哪怕1次“西进尝试”。

可见,彼时的关东军远非凉州军敌手,甚至兴平年间(194-195)都是如此。

联军的孱弱松散,令人发笑。看酸枣会盟的主持臧洪,便1目了然。

职场中,有时推你上去不1定是奖励,而是让你背锅。

酸枣是地名,在东汉末年是县级单位,隶属兖州陈留郡。

注:史书之所以用“酸枣”代称联军,大约是因魏武起兵于陈留己吾县(酸枣亦在陈留)。故为尊者讳,便因袭所称。

不同于文学影视作品,现实中的关东联军几乎从未会合,且分散各地。

袁绍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