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历史军事>汉末雄风> 第一百八十四章 认怂袁本初,如火亦如荼中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八十四章 认怂袁本初,如火亦如荼中(4 / 5)

魏郡时,尚不满4十。

魏郡太守栗攀为兵所害,(袁)绍以(董)昭领魏郡太守。时郡界大乱,贼以万数,遣使往来,交易市买。昭厚待之,因用为间,乘虚掩讨,辄大克破。--《魏书董昭传》

魏郡兵反,与黑山贼于毒共覆邺城,遂杀太守栗成。--《英雄记》

魏郡太守地位不凡,因为袁绍的治所邺县便隶属魏郡。

类比而论,其地位便近似西汉之京兆尹、东汉之河南尹。

可知董昭彼时在袁绍集团中地位奇高。

正缘于此,董昭日后弃袁归曹,便显得尤为反常,有必要着重分析。

那么,敲黑板划重点:

董昭“弃袁归曹”始末探讨!

《昭传》云:“昭弟(董)访,在张邈军中。邈与(袁)绍有隙,绍受谗将致罪于(董)昭。”

以事件背景而论,此言当有隐喻。

张邈与袁绍、曹操有旧交,在洛阳时同为“奔走之友”,后又为酸枣联盟之盟友;

因此董访在张邈军中,本不足怪。

袁绍又为何会因此“致罪于董昭”?

(袁绍)又好游侠,与张孟卓(张邈)、何伯求(何颙)、吴子卿(吴巨)、许子远(许攸)、5德瑜(5琼)等皆为奔走之友。--《英雄记》

很明显,《昭传》所言实际是在隐喻兴平元年(194)的吕布、张邈之乱。

唯有张邈祸乱兖州,与袁绍集团决裂,袁绍才会迁怒董昭兄弟。

按《吕布传》,张邈曾与曹操为死生之交,而袁绍后与邈有隙,屡使曹操杀邈。

张邈“畏太祖终为(袁)绍击己,心不自安”,最终在兴平元年(194)勾结吕布、陈宫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叛乱。

(袁)绍使太祖杀(张)邈,太祖不听……邈畏太祖终为绍击己也,心不自安。--《魏书吕布传-附张邈传》

张邈等叛迎吕布,郡县响应。--《魏书程昱传》

前文已多次说明,在兴平年间,曹操还是袁绍麾下经理人。

(董)昭说(张)杨曰:“袁、曹虽为1家……”--《魏书董昭传》

清河朱灵为袁绍将。太祖之征陶谦,绍使(朱)灵督3营助太祖,战有功。(袁)绍所遣诸将各罢归……(朱灵)遂留不去。--《魏书徐晃传》

幕府(指袁绍)唯强干弱枝之义,且不登叛人(指张邈、陈宫)之党,故复援旌擐甲,席卷赴征,金鼓响震,(吕)布众破沮,拯其(曹操)死亡之患,复其方伯(兖州牧)之任。--《为袁绍檄豫州》

以上,均为佐证。

了解到上述背景,再回顾“昭弟(董)访,在张邈军中”,便能够品味到其中的深意。

此言说的实际是:董访参与了张邈集团的叛乱,其兄董昭因此遭到袁绍迁怒,被迫弃官出走。

董昭兄弟勾结张邈集团,原因不详;

从时代背景推测,或许存在乡党因素。

叛军首领张邈是兖州东平国寿张人;陈宫是兖州东郡东武阳人,他们与董昭兄弟1样,皆是兖州出身。

张邈字孟卓,东平寿张人也。--《魏书吕布传》

陈宫字公台,东郡人也。--《典略》

彼时曹操擅作威福,诛杀兖州名士边让,大失人心,“士林愤痛,民怨弥重,1夫奋臂,举州同声”。

董访率先依附张邈叛军,董昭之后受到袁绍迁怒,遂被迫流亡。

太祖在兖州,陈留边让言议颇侵太祖,太祖杀让,族其家。--李善注引《魏志》

《昭传》记载,传主出走之后“欲诣汉献帝,至河内,为张杨所留”。

这是很明显的曲笔。

因为按《魏略》,彼时的关中诸将已经封锁关隘,直至建安5年(200)才“关中始开”,因此董昭彼时(194-195)孤身西行,根本不可能见得到汉献帝。

(袁)绍受谗,将致罪于(董)昭。昭欲诣汉献帝,至河内,为张杨所留。--《魏书董昭传》

建安5年,关中始开,(鲍)出来北归,而其母不能步行,兄弟欲共舆之。--《魏略》

至于所谓的“为张杨所留”更是明显的回护之词。

因为张杨“素与吕布善”,乃是兖州乱党的潜在同盟。

2人同出并州(张杨云中人,吕布5原人),相互依托。

张杨在曹操讨伐下邳时(198-199)又“出兵东市,遥为之(吕布)势”,亲密关系可见1斑。

因此吕布祸乱兖州,张杨必有牵涉。

(张)杨素与吕布善。太祖之围布,杨欲救之,不能。乃出兵东市,遥为之势。--《魏书张杨传》

(张)杨于是外许(郭)汜、(李)傕,内实保护(吕)布。--《英雄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