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南柯一梦>女生耽美>乐天派流浪的猫的新书> 第42章 何以说五下基层的范仲淹是北宋赫赫有名的文武全才?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2章 何以说五下基层的范仲淹是北宋赫赫有名的文武全才?(1 / 3)

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范仲淹无疑是最耀眼的一颗恒星。

这位公元989年出生于苏州吴县,公元1052年卒于徐州的&34;文武全才&34;,尽管只活了64岁,却谱写了自己集军政、教育、文学、书法和慈善之大成于一生的辉煌篇章。

堪称伟大的范仲淹,其实幼年很不幸,他是通过刻苦读书而走上致仕之路。但又因在宦海沉浮中坚持&34;秉公直言&34;,从不&34;站队&34;,屡屡被贬斥。

然,他始终不屈不挠地直面人生,傲骨铮铮地奔向所从事所向往的领域,始终坚守高洁的情操,得以绽放最耀眼的历史光芒,是宋仁宗时代最杰出的&34;文武全才&34;,第一位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也是北宋文坛很了不起的文学家,不仅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还留存诗词三百多首及《远行帖》、《边事帖》等书法真迹。

一、苦读及第,从司理参军起步

范仲淹的祖上很显赫,先祖范履冰曾任唐朝宰相,到了父亲范墉这一代,递减为北宋武宁军节度掌书记,在范仲淹出生的第二年,父亲因病死于任所,家境一下没落。

为了生存,母亲谢氏只好改嫁到淄州长山朱家,范仲淹也改名为朱说。还算幸运的是,母亲重组后的家庭尽管贫寒,但支持年幼的范仲淹读书。只是,范仲淹不得不通过&34;断齑画粥&34;这样的坚忍苦读才能维持住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

范仲淹熬到26岁时,终于通过了科考前的所有入场券,得以进京赶赴最高等级的殿试,一举高中,成功及第,以97名的成绩得授广德军司理参军的职务,即从事经办讼狱、案件方面最末等的办事员。

范仲淹还是很兴奋,毕竟有了一份编制内的工作,便恢复了&34;范&34;姓,又把母亲接到京城供养,开始用心经营自己的致仕之路。

在第一个岗位踏实干了将近2年,范仲淹因&34;治狱廉平、刚正不阿&34;得到组织认可,当即升为副科级干部&34;文林郎&34;,不久又因工作成绩突出,旋及提任为正科级领导&34;集庆军节度推官&34;。

刚开始工作的那几年,范仲淹工作得很是顺风顺水,前景一片看好。

二、一下基层,6年后回京

就这样,在科级干部岗位上,范仲淹干了5年,33岁时,组织培养他下基层去锻炼,先任副县级领导泰州西溪盐仓监,负责监督淮盐贮运及转销。

范仲淹到任后,见海堤年久失修,便提议修捍海堰,得到朝廷批准。于是,在范仲淹负责盐务监督的第三年(公元1024年),组织上提拨他任正县级干部&34;兴化县令&34;,兼管修堰工程,这就是有名的&34;范公堤&34;。

期间,范仲淹母亲过逝(1026年8月),按规制须辞职&34;丁忧&34;。范仲淹于是赶回应天府奔丧,恰好恩师晏殊在1027年任南京留守知应天府,邀请他办完丧事后去应天书院散心,协助教务工作。

由此,范仲淹便在应天书院有了将近一年的教学管理体验。

1028年,39岁的范仲淹痛感当时的时政弊端,遂结合自己的想法,大胆向宋仁宗敬献《上执政书》。建议朝廷改革史治、裁汰冗员、安抚将帅,得到宰相王曾赞赏,即联系上晏殊共同向宋仁宗极力举荐,得到宋仁宗的关注,便召范仲淹回京任享受厅级干部待遇的图书管理员职务&34;秘阁校理&34;,专司皇家图书典籍的校勘和整理。

三、得罪刘太后,二下基层

1029年,范仲淹见垂帘听政达7年之久的刘太后还没有还政于宋仁宗的意思,也没去想什么后果,便直接向刘太后上书谏言:

&34;老佛爷,您老可以安享晚年了,让皇帝自己处理国家大事吧。&34;

范仲淹这一不知天高地厚的提议等于是把刘太后的威权直接放在炉火上烤,这范仲淹不过是小小的&34;秘阁校理&34;,又名不经传,没什么可以称道的地方。

刘太后大怒,当即一道&34;懿旨&34;,责令宋仁宗将这个乡巴佬赶出京城。

可怜的范仲淹在京&34;屁股还没坐热&34;,就灰溜溜地滚回县级市工作,几乎是返回原点从头再来。

这就是范仲淹的&34;二下基层&34;,他先任小小的副科级干部&34;河中府通判&34;,干了近2年时间,后又平调任&34;陈州通判&34;,干了3年多时间。

四、得罪宋仁宗,三下基层

1033年,刘太后驾崩,24岁的宋仁宗得以亲政,或许是感念当年范仲淹的仗义直言,便下诏令45岁的范仲淹回京工作,直接破格提任为厅级领导&34;右司谏&34;。

因时逢天下大旱,便又安排范仲淹兼职,到江淮一带开仓赈灾。

期间,因郭皇后管理后宫时,不慎误伤了宋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