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34;资助&34;,干掉了晋惠公,当上了史上赫赫有名的晋文公,成为&34;春秋五霸&34;之一。
有雄才大略的主公当上晋文公后,对随他逃亡的一干人等果然是大加封赏。奇怪的是,偏偏排除了我以及他的发小耿直忠心的颠颉。
我有些气愤,指桑骂槐地斥责狐偃等人邀功请赏&34;天实开公子,而子犯次以为己功而市于君,固足羞也。吾不忍与同位&34;后,便淡泊名利,携母归隐老家的绵山,打算就此做一个不食君禄的隐士,了此余生。
后来,我得知,主公重耳之所以对我&34;割股奉君&34;不领情,其实是他心有芥蒂,担心我如前人易牙&34;烹子&34;那样有不臣之心,便有意将我选择性忽略,这真真有些冤枉。
他的发小颠颉更可怜,在公元前632年因擅自纵火烧了曹共公手下大臣僖负羁的庭院,被主公重耳处&34;断椎之刑&34;,意在告诫大家:
我重耳当上了晋文公,要图成一番霸业,不能受任何牵制,也需要大家畏刑守法,凡于我不利,只能&34;杀无赦&34;了。
我见颠颉得此下场,心想自己还算命运好一点,起码今后可以安然隐居。
哪知我的命运后来也陡起波澜。
只因邻居下大夫解张见我悄然而去,以为不公,便写下一首诗挂于城门:
龙失其所,周游天下,众蛇从之。
龙饥乏食,一蛇割股。
龙返于渊,安其壤土。
数蛇入穴,一蛇于野。
主公重耳这时候是晋文公,自然第一时间知晓了这首诗,他担心大臣们骂他&34;忘恩负义&34;,便率领大队人马在公元前636年的3月底到绵山寻访我回朝任职。可绵山重峦叠嶂,谷深林密,绵蜒数十里,一时竟无法可寻。
主公手下一个抖机灵的大臣便出了一个馊主意:放火烧山,把我逼出来。
主公欣然同意,便命令军士从山前到山后放火,这把大火一连烧了三天三夜才熄灭。
主公见我还是没有走出山来,又派军士搜寻,发现我陪同母亲,在柳树洞里的一棵柳树下已被烧死,柳树洞里还藏着我用血题诗的一片衣襟: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这段历史又把我说成是&34;抱树而死&34;,说我淡泊名利,鄙弃功名利禄,做事不求回报,还有寄望清明的高洁之愿。这说法不为过,只是稍稍拔高了一点,还没有完全抵达这样的境界,清明之愿倒是矢志不渝的。
四、清明节纪念我,我有些忐忑
鲁国史官左丘明在编年体史书《左传》中,就曾把我的生平事迹简述为:&34;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後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34;
主公重耳见我&34;抱树而死&34;,终于明白我乃性情中人,其实情商并不高。不过,他对我的&34;忠君赴义&34;,还是很感动,悲痛万分之下,哭拜一番后便把我隆重安葬,为我立庙祭祀。
主公后来还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长叹:悲哉足下。&34;足下&34;一词便由此而来,成为上级对下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
次年(公元前635年)4月,主公又领着文武大臣,素服徒步绵山哀悼祭奠我。只见绵山那棵被烧的柳树竟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主公似乎就像见到我一样,很郑重地走到柳树前,掐下一枝,编成一个圈戴在头上后,随即下令将去年我被烧死在柳树下的这一天,确定为寒食节,举国同悲,禁止烟火,只吃冷食(饭),还钦定柳树是我的化身,赐柳树为清明柳。
自那以后,在寒食节这一天,我便世袭被缅怀的殊荣。后来,寒食节融入清明节后,清明节纪念我的说法就逐渐传开。久而久之,在清明节前后数日,人们在感念我之时,进行扫墓祭祖、郊游踏青、戴柳圈、插柳枝、放风筝等等肃穆而欢悦的活动便约定成俗。
我的地位于是同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一样,成为伟大的历史人物,得到沿袭千年的缅怀和哀悼,生生不息。
至今,在山西晋中灵石县境内的张蒿村,还残存有我的庙宇遗址,天涯山风景区还有象征我&34;精忠纯孝&34;精神的&34;石鼓神祠&34;。
自述完毕,列位看官,清明节纪念我,其实我有些忐忑,我哪里敢同写下《离骚》的千古大才屈原相提并论?就请原谅我藏在骨子里的&34;小&34;。尽管我对主公重耳肝脑涂地,没有二心,但我还是有些任性,清心寡欲,清高自负了些……
就我存在的这些不足和问题,唯有逐一整改方不负知遇之恩,我&34;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