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还没转暖,但是朝政已经开始恢复了,彼时最要紧的事自然是谁来接任宰相一职位,右相和尚书令是不是还要同一个人担任?
还有吏部尚书、上州刺史这些肥差要差。
早在皇帝临朝之前,就有言官面见进言,说如今朝中上下议论纷纷,都说右相一职非霍青山莫属,人数众多令人咋舌。
皇帝不言语,言官又道长公主府近日来频频设宴请客,且嘉平县主开办学堂,授课的学士皆是名门闺秀,又有霍青山最近一改常态经常赴宴等等。
言官这是暗暗地参霍青山“结党营私”为自己当宰相造势。
皇帝轻轻道了一句:
“知道了。”
林晓这才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人异口同声、斩钉截铁地说霍青山一定会当宰相了。
这是在捧杀啊。
把他推那么高,大家又这么齐心协力地赞美他,一旦霍青山没当上肯定要被冷嘲热讽,搞不好还被人参一个结党营私的罪名。
唉……
当官真危险,但愿皇上不要被那些小人迷惑了。
朝堂之上,圣上问诸位卿家可有事奏议,便有人上前道如今何望病逝已过旬月,右相和尚书令空缺,尤其宰相乃国辅,不可长时间
空缺,盼皇上早日定夺。
皇帝便问,大家可有推荐人选。
立刻有人道:
“连日来朝中民间人议论起,皆道霍大人为人忠贞爱国、热心朝政,且铜钱造假案费心费力,抓获军器监,更监丰神俊朗文武双全,堪为国之重用,彰显国风。”
不止这一个,陆续还有很多人推举霍青山当宰相,还有人说就连民间百姓也称赞霍青山,道他的夫人开设免费学堂造福百姓,可见霍青山爱国爱民,一心造福百姓。
皇帝问:
“果然众人皆道霍青山可堪此大任吗。”
众人皆道是。
便有人阴阳怪气,冷嘲热讽,指责霍青山身为御史,竟然与这么多大臣交好,匪夷所思。
要知道御史台因为有任务是督察百官,弹劾觐见,故而朝中大臣见到他们都恨不得躲着走,他们为了避嫌也不与人多来往。
霍青山真是个特例。
皇帝点点头,道:
“青山身为御史,还能得众人称赞推举,可见他好。”
底下人闻言纷纷一愣,皇帝道:
“既然大臣都一致赞可,百姓也是民心所向,那就由霍青山接任右相一职,即刻上任。”
林晓听到这个消息是又激动又不是滋
味。
她就知道皇帝不会让她失望的,他还是这么地信任霍青山。
只不过霍青山当了宰相会更忙碌,而且也更危险吧,给何望下毒的人至今没抓到。霍青山因为铜钱造假抓了很多人,会不会被伺机报复啊?
另外有尚书令一职,皇帝道宰相分管六部,尚书令一职乏味地很,何不免去此位,以免宰相和尚书之间还有第三人。
当初设尚书令其实事为了和宰相平衡,但尚书令地位又略低了一点,皇帝现在索性免了。
吏部尚书一职便由侍郎继任,侍郎一职由尚书筛选,皇上来拟定,刺史等职由宰相来推举。
众人纷纷给霍青山道贺,说众望所归,霍青山只是淡淡的受了。
紧接着公主府来送礼祝贺的络绎不绝,清河无心应对全交给林晓。
林晓心想,我难道就很有心了吗?
但是想归想,她还是要笑着款待众人感谢大家,又把送好的礼物登记造册。
造完了之后林晓突然想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算不算收受贿赂啊?
林晓开始担忧,问霍青山这有关系吗。
霍青山只淡淡道:
“不算什么,你记着,以后过年节红白事也送一份回去就是了。”
这不过是人情往来罢了,算得了什么贿赂。
那林晓问:
“那朝廷对于贿赂的定义是什么?”
霍青山道:
“非年非节非寿非婚,其因不可考,其果不可言,送者有所求,收之有所应。”
林晓认真分析了一下这番话,最后道:
“那是不是皇上说你是受贿就是受贿,皇上说是人情往来就只是人情往来。”
霍青山点点头。
林晓明白这就是一个灰色地带,只要此刻你还安然无事,这些礼你收就收了。但是倘若有一天你得罪了人,这些人情往来就会成为你贪赃受贿的铁证。
唉,不好弄啊这。
怪不得说帝王心最难揣测,也揣测不得。
霍青山当了右相之后更加忙碌了,每天入宫陪伴皇帝左右,还有一起讨论文章等事。
还有一个商州刺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