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比那些来下网的人起来的早才可以,不然自己这突然出现一个大活人,还不把人给吓死。
早上起来的时候,天还没有亮。杨帆从空间里出来的时候,也才四点多。这个时候,四周一片安静,只能听到远处偶尔传来的几声鸟鸣。今天的天气还好,没有下雪,也没有刮风。
杨帆准备先离开这里,等到有人的时候再过来,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是自己想要看下网的游客,大早上赶过来而已,他还要把虹影给带上才行,毕竟它可是自己的得力助手。
当天色渐渐亮起来的时候,杨帆看着这湖面,觉得还是别有一番风味。冰封的湖面像草原般平坦广阔,白皑皑的一片肆意向周边、向远方伸展。而且,湖面的白雪反射着阳光,越是接近天际线的天空越是像湖面般洁白,远方就这样消失在一片混沌的白色中。
杨帆还发现了一处奇怪的地方,那里有点起伏,比别的地方要高一些,上面还插着个小红旗。他走过去一看,才发现这是不同板块的冰层相互挤压而微微耸起的冰岭。他知道,这是湖上最危险的地方,冰融化时两片冰开裂就是一道沟,一不小心就会掉进去。
时间差不多快到五点的时候,杨帆向着那处捕鱼的地方赶去。当离那里不远的时候,他发现那里停着几辆拖拉机,有的工人正在那里装备打冰眼的机械。有人发现了杨帆,就看两个四十多岁的人,向着他走来。
他们全身“武装”得严严实实的,头上戴着狗皮帽子,身上穿着对襟棉袄,外面还罩上了小皮袄。皮裤、棉裤外面套着高筒胶鞋,看起来就像是要去执行什么特殊任务的战士一样。
杨帆和他们比起来,就显得有些另类了,他身上穿的是皮大衣,头上也戴了个帽子,穿的是那种登山靴。两只手戴着皮手套,裤子也是登山的那种保暖裤。看起来有些单薄,再加上他还牵着一匹马,更是显得与众不同。
那两人走到杨帆身边,一看就知道他是游客,在草原上生活的人,可不会穿成杨帆这样的。
“小伙子,你是从哪里来的啊?到这里来干嘛的?”其中一个面相看起来大点的人问道。
杨帆回答道:“你们好,我是从那边来的游客。知道这里有冬捕的活动,就早上赶过来,想要看看你们捕鱼的情况。”
两人听了,愣了一下,心想:这是哪来的游客啊?不知道一般来看捕鱼,都是一点以后才开始拉网收鱼的吗?
“小伙子,你来得太早了!现在才开始打眼下网呢,没什么可看的。走,跟我们去那边暖暖去。下次来看捕鱼,可要问清楚时间啊!这么冷的天气,冻着了那可不得了。”说着还搓搓手取暖。
杨帆跟随着两位伙伴,踏上了前往他们营地的路途,途中他分享了自己提早到来的缘由,当二人得知杨帆是特地来查看渔网的情况时,便热情地引领他来到了打冰眼的地方,开始细细道来。
那位年长的鲁哈大叔,满怀热忱地向杨帆讲述起往昔。在没有机械辅助的年代,他们全靠人力打眼,那可是个体力活,相当辛苦,如今,机械已经取代了人工,省去了不少力气。
杨帆目睹了七八根沉甸甸的长柄铁创,在工长划定的下网眼范围内奋力开凿,最终凿出了一个12米见方的冰洞。与此同时,其他工人也在其他地方各自钻出了10个冰眼。杨帆好奇地走过去察看,这些冰眼直径约有30厘米,彼此间的距离大致为33米。
经过一番询问,鲁哈大叔向杨帆揭晓了秘密:从这10个冰眼开始,所有的冰眼都会沿着平行方向向前推移,直到大约4000米处,冰眼才会向内侧转折,形成梯形的出网口。整个网场就像是一个边长不等的八边形,平行的冰眼宽度使得大拉网在冰下能够延展到惊人的600米宽。
转眼间,一个小时过去了,所有的冰眼都已打好。杨帆知道,接下来就是下网的工作了。只见拖拉机上陆续下来了许多人,他们开始从车上卸下各种工具。
据鲁哈大叔透露,接下来的工作才是捕鱼的关键所在,网下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捕鱼的收获量,这几年由于水质污染,湖里的鱼数量大减。大叔感叹道,以前鱼多的时候,网都拉不动,还得放掉一部分鱼才行。
看到那些被卸下来的工具,鲁哈大叔笑着告诉杨帆,那叫做“马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