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颂的轿子入了府门,严老夫人身边的婆子就已经迎上来了“老太爷回来了?老太太屋里有请。”
严颂嗯了一声,缓慢地跨过门槛,朝内宅里走去。
途中所有进出的下人都停下来行礼,严颂目不斜视,直到余光里看到几个年轻的丫鬟,他才斜过眼瞅了两眼。
家里又添新人了。
每年这个时候内宅之中都要换一批人,以免得伺候的人在后宅停留的太久,知道的太多,成为后患。
今年这一批看起来不如往年。
严颂记得早些年看到新人的时候,心里头还是会有波动的。这几年看着却越发波澜不惊了。
当然他也只是看看而已。
他没有侍妾,也没有收通房。他与老妻是青梅竹马的少年夫妻,当年为了保护自己,才刚生下儿子的她就落下了再也不能生育的病根,他不能负她。
但最根本的原因却是,妻子为他生下的这个独子,实在是聪明睿智,可以说自己从进入内阁,再到升任首辅,以及执政多年至今,这个独子要占上一大半的功劳。
述儿除了没能走科举入仕,其余方方面面都比自己强些。
他敢想,又敢做,对宫中的察言观色最是厉害,那位心里想的什么,总是拿捏得很准。
严颂自己就不行。
他还是胆子小了些。说好听些就是谨慎。
自从西北发兵之事上错误的判断了皇上的心思,再到沈博凯旋,很多事情他就越来越不愿折腾了。
可述儿还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向他提出了整顿河道的建议,并且借着此事,成功挽回了几分皇帝的悦色。
有这样的儿子,严颂不会傻到再纳妾生庶子,给内宅里添乱。想要传宗接代,有述儿去办就行了。述儿娶了好多房侍妾,已经给他生下了十来个孙子。
严颂很满意。
该有的名声该续的香火,他都一点没耽误。
可他偶尔还是心里空虚。
看到好看温柔的姑娘,还是会有些移不开目光。
他朝堂之中有至高无上的地位,他应该算得上是世间的伟男子了。
偶尔觉得他也应该逞一逞雄风。
可是老妻终究老了。
他跨进门槛,一眼就看到满头花白的妻子,正举着放大镜,在看着面前的账簿。
她的脸正好对着这边,天光正好照亮了她灰白的布满了褶子的脸。
她已经六十七了。怎么会不老?
她年轻的那些年,严颂正在拼前程,这张脸没有褶子是什么样子?他好像也记不太清了。
他好像也老了。
恍然间回想起来,先前入门时“嗯”出的那一声,似乎比过去含糊了不少。
是他的错觉吗?
他忍不住又清了声嗓子。
因为刻意,声音不免大了点,举着镜子的老夫人被吓了一跳,错愕的看向门口“你怎么了?”
严颂觉得自己声音还算清朗,便说道“吹了些风,嗓子有些不舒服。”
老夫人听完偏头想了一下,然后才说道“回头让人传李大夫来看看。”
严颂默了默“李大夫去年已经死了。”
老夫人顿住,随后一脸惘然“是么。”说完把自己的半杯茶递给他“那先润润嗓子吧。”
严颂望着她迟缓的动作,心里有些悲哀。
到底是真老了。
又或者不是因为老,是这些被规矩束缚的女人,为了时刻保持她们的端庄和权威,本身就很钝。
魏芸儿就不一样。
魏芸儿才五十不到,从年轻那会儿起就让严颂养的很好,如今还细皮嫩肉的,春水一般。
“老太爷,冯先生有事来找。”
严颂立刻放下了杯子。
老夫人道“什么事撵着脚后跟地追过来。述哥儿媳妇才把库房的账簿送过来,正想给你看看的。”
严颂起来“回头再看也不迟。”
到了门外,花白胡子的冯黎压低了声音说道“魏娘子那边递话来,问老太爷何时过去?”
“冯先生来找”,这是魏氏来找的暗号。
严颂只是嗯了一声,底下人就打点好了一切。
约莫两刻钟,他到了魏氏的小宅子。
才跨下马车,一双莹润滑腻的手就挽上来了“妾身备好了酒菜,连日在这里盼着老爷过来,可是久候不至,今日实在忍不住,这才让人去给冯先生传话。老爷可莫恼我。”
严颂听着这声老爷就感到悦耳。
从他六十岁往后,严家上下所有人以示尊重,就改称他为老太爷了,平白把他喊老了一个辈分,只有魏芸儿从来不曾改口,让他觉得自己还年轻。
他轻缓的笑了一声“朝上事忙,你等我做什么?”
魏氏挽着他往屋里走,先不答话,而是把温在一边小炉子上的汤盅先端过来,再取了一只钧窑的瓷盏,舀了一碗汤,这才说道“老爷一路过来未免受了寒气,先喝了这驱寒汤。”
严颂看着她灵巧地端汤,舀汤,润白的食指如同在跳舞。正朝着窗户的脸庞雪白细腻,看不出来一丝了不起的皱纹。腰身也软,他还记得揽过去时那柔若无骨的触感。